4月8日,从邢钢获悉,邢钢技术团队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历时3年突破微合金化设计与轧制工艺协同优化技术瓶颈,开发出首款XG835NH耐候钢。
经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检测,其耐大气腐蚀性能较传统钢材大幅提升,配套的10.9S级高强螺栓副通过百万次疲劳试验,是一种可实现免涂装直接应用的高原桥梁材料。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在横跨雅鲁藏布江的拉林铁路特大桥。
该产品服役条件严苛,需面对日温差达25摄氏度、强紫外线与高盐雾腐蚀的多重挑战。有业内专家评价道:“该产品技术体系实现了从基础材料到应用工艺的全链条突破,使我国耐候桥梁钢技术达到国际第一梯队水平”。
从“单一材料供应”到“系统解决方案输出”,邢钢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搭建起“需求诊断—协同研发—工艺优化”的服务闭环,近3年为下游企业量身定制217种特种钢产品,配套开发46项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客户平均生产能耗降低22%、材料利用率提高19%。这种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美日企业在高端紧固件材料领域的长期垄断,还培育出覆盖汽车、新能源、重大工程等领域的绿色产业链生态。
目前,邢钢深度定制化服务模式已应用于部分高端制造产业链。针对某德系车企发动机耐高温紧固件的技术壁垒,邢钢通过微合金成分精准调控,开发出SNB16耐热钢,经德国莱茵TüV检测,其在55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的寿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结合客户产线特性定制的控温轧制工艺,使加工流程缩短两道工序,单位能耗下降明显。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邢钢与国内头部车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定向研发的36MnB4铆钉钢强度突破1600兆帕,经相关车企量产验证,成功实现车身关键连接部位减重12%,单台车制造能耗降低效果理想。
此前,邢钢创新推出的SWRCH35K免退火 冷镦钢 ,通过成分—工艺协同设计替代传统球化退火工序,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测算,每万吨产品可减少天然气消耗150万立方米;FT系列非调质钢应用相变强化技术,使下游客户彻底省去热处理环节,加工电耗直降30%。在风电领域,其开发的SCM440大规格盘条经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测试,凭借优异的强韧性匹配,帮助客户将风电螺栓深加工工序和节约能源成本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