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易通平台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用户中心 钢易通首页 帮助中心 意见箱
平台产品
移动端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400-660-7558
发布需求
钢铁不是“碳问题”,而是“碳答案”
2023-11-10 来源:中钢网
摘要
小编引言:“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于11月8日举行。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致辞,并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致辞。宝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侯安贵出席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全面展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成效,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新名片”,彰显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大会另设三个分会场,围绕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企业减排与低碳转型、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等主题开展讨论,促进行业交流、深化国际合作。

  

在主题为“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分会场上,宝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朱永红表示,钢铁不是“碳问题”,而是“碳答案”,钢铁的绿色属性,决定了未来低碳社会建设同样离不开钢铁的支撑。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涉及工艺、技术、产品、标准等各个环节的创新,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筑业,又都需要钢铁协同来解决绿色转型问题。因此,对钢铁行业而言,既是约束,又是机遇。他说,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面对如何兼顾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代之问,钢铁行业再次站在了时代转型的最前沿。近十年,全国约1/7的粗钢产量钢铁企业已纳入地方试点碳市场,宝武每年购买碳配额的费用达到1.6亿元。

  

朱永红分享了对市场机制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思考。一是建立对钢铁企业减排项目的正向激励机制。近日,国家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是推动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包括宝武在内的钢铁企业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突破性低碳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针对减碳项目投资规模大、风险高、企业决策难度大的挑战,建议将钢铁碳减排技术场景纳入自愿减排市场,用市场机制引导资金支持,形成钢铁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强化绿色金融对碳市场建设的积极作用。金融资本具有活力强、灵活度高的特点。创新绿色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有效引导资金向低碳发展聚集,实现碳资源优化配置,逐步丰富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增强价格发现机制,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建立碳金融机构碳履约服务的产融合作机制,助力碳市场平稳运行。三是加快推进国际交流与互认。当前低碳钢标准的研发呈现碎片化、多元化趋势,发布的低碳钢评价方法的核算模型、边界范围迥异。宝武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指导下正在开展我国的低碳钢评价方法研究,这是中国钢铁行业主动担责的顺势之举与必然选择,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搭建起国际交流与互认的桥梁。

  

来自相关国家、国际机构代表,各省区市政府部门代表,国内外碳市场交易机构、企业、碳市场第三方机构、金融机构代表,高校、科研院所碳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关键词:钢厂,钢材,钢铁,原料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钢易通”的所有作品,均为钢易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钢易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钢易通)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